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财政持续注资文化央企,钱用在了哪里?附文化央企名单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191期文化产业评论


11月28日,财政部发布消息表示,2018年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央文化企业增加国家资本金。那么这些中央文化企业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使得财政部出资支持?财政部在文化央企的资金都用在了哪里?文化央企在财政的支持下成效如何?请看下文。



作者 | 文旅小军哥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张颂阳



正文共3367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11月28,财政部发布消息表示, 2018年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央文化企业增加国家资本金。大家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中央财政向文化央企持续注资,而且注资(预算)金额逐年攀升,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文化产业评论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问题一

文化央企出资人为何是财政部?

 

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中石油、国家电网、招商局集团等实业类央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类央企;中国出版集团等中央文化企业。前两类,大家了解的比较多了,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中央文化企业。

 

中央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2009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148家中央各部委经营性事业单位(出版社)启动转企改制,成为了国有企业。2010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发布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出资人名单的通知》(财教[2010]319号)提出了确定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出资人的两个原则:

 

一是凡原主管单位为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出版社,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二是凡原主管单位为事业单位、中央企业的出版社,授权原主管单位作为出资人。按照此原则,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转制出版社中有116家出版社将由财政部作为出资人,其余出版社继续由原主管单位作为出资人。

 

目前,我国中央文化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营业务为文化出版的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并进行监管,主要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在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经营业务中涵盖文化板块的,例如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保利集团、中丝集团、华录集团等。

 

2018年6月5日,财政部办公厅和中宣部文改办发文,联合开展2017年度中央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报送工作。这份文件的附件显示:截止2017年,包括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117户中央文化企业名单。此外,附件还列明了部分中央宣传文化单位所属重要文化企业名单。

 



由此表可以看到,中央文化企业较为分散。在上面117户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中,存在大量的出版社,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虽然中央文化企业资产管理和资金预算权归口财政部,但在主管主办关系上隶属于中央各部委,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文化品牌和出版资源,是我国出版行业名符其实的“国家队”。

 

注意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3家企业(1.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2.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3.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可以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央企。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为例,按照2004年3月《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财政部应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集团公司任命负责人和决定资产重大项目应听取财政部的意见。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所属的4家重要文化企业,主要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2家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另外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直属企业,是直接归党中央、国务院管理的事业单位所管理。

 

根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央文化企业资产总额971亿元,所有者权益604.2亿元,营业总收入360亿元,利润总额39.5亿元,主业经营占整体规模的3/4,各项指标均高于文化行业平均水平。无论从中央文化企业的整体规模实力、市场竞争力,还是行业影响力,其改革和发展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和示范意义十分重大。

 

问题二

财政部向文化央企注资都用在了哪里?

 

回到开头的话题。11月28,财政部发布消息表示, 2018年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央文化企业增加国家资本金。从消息内容看,此轮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主要用于三个方向:

 

一是落实国家重点文化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文化走出去等重大任务,引导企业坚守文化责任,运用市场化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支持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大“文化+”创新投入力度,提升版权资源价值,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知名文化品牌。

 

三是调整文化领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集团公司,整合广电网络资源,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对接。

 

那么,从2011年到2018年,中央财政持续向中央文化企业调整预算、注资资金,这些钱到底用在了哪里,用于哪些项目?用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这张表一探究竟。

 


据上表数据分析,自2010年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来,对中央文化企业注资从2011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亿元,总投入为74.74亿元,支持重点始终围绕兼(合)并重组、转型发展和文化走出去这3个大的方向,先后共支持320家中央文化企业实施321个项目(不含2016—2018年尚未公布项目数 )。

 

按照财政部文化司司长王家新发表在《中国财政》2017年第8期上的文章说法: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等方面原因,我国图书出版的营业总收入还比不上贝塔斯曼一家,所有中央文化企业的收入总额还不及迪斯尼一家企业的规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尽早实现做强做优做大。”这也就是中央财政持续向中央文化企业发力的动因所在。

 

问题三

重点支持的3个方向取得了哪些成效?

 

从2012年开始,财政部就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财文资〔2012〕9号),明确了今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将重点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文化科技和内容创新及推动文化“走出去”三方面,促进文化产业全面振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此后,财政部几乎每年要就做好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工作下发文件,重申和明确了今后中央文化企业资本预算支出管理重点。尽管这三个方面表述和支持内容有调整,基本上是根据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和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资金量和项目微整,其发力点始终没有变。

 

一是并购重组呈现良好态势。近年来,财政部紧密围绕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夯实制度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方向,创新管理模式,落实税收优惠,支持中央文化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央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厚植了根基。截至2017年底,中央文化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已达到70%以上,但主要集中在子企业。由于一级中央文化企业面临改制成本高、耗时长等困难,影响了改制工作进度,目前117户一级中央文化企业中尚有97户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财政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中央文化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改制。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中央文化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主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一大批中央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从中受益。据了解,目前中国出版上市公司依靠品牌出版社发展壮大出版发行主营业务,数字化转型效果显现。2018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出版各单位数字版权签约率接近70%,并以实用和商业视角对数字资源总库进行数据化整理、分享和使用。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入选中央转型示范单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和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三是文化“走出去”势不可挡。近年来, 为推动中国出版、动漫、电影、出版等“走出去”,中央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文化年”“文化节”活动已经初步形成品牌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其中,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10余个国家级工程,为“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由2013年的7305种增长到2017年的10670种。目前,以中央文化企业为骨干的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0多家,资本“走出去”初步完成海外布局,本土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结语

 

中央文化企业的改革发展,必须要解决的是理顺出资人机构、主管主办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之间的关系问题。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文化体制改革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与实业类、金融类央企改革不同的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 主题阅读 //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